我院新生儿科成功开展黔西南州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刚跨入2019年,作为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重点专科、黔西南州青年文明号、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的新生儿科又创新的辉煌,为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极低及超低早产儿的救治开辟了新的篇章!

2019年01月10日,我院新生儿科成功开展了首例新生儿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为一名胎龄27+3周,体重900g的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打开了生命通道,填补了整个黔西南州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的空白。


这名早产儿宝宝出生时体重超低,仅900g,各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生存能力低下,极易出现各系统的并发症。宝宝出生后,立即被送入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经过积极的救治,宝宝度过了呼吸难关,但是又一个营养难关摆在大家面前,宝宝需要长期的静脉营养以及药物治疗,而小宝宝血管细如发丝,血管壁很薄,即便穿刺成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也比较短,反复穿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宝宝的痛苦,加大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时高浓度的营养液渗透压较高,对宝宝血管刺激性极大,极易出现液体渗出,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使宝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讨论决定:应尽快为患儿行PICC置管术。


与家属做好沟通后,科室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术前评估、术前讨论和术前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在护士长曾路带领下,由方文文和范国平两位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了该宝宝的PICC置管术,经X线摄片显示导管末端定位准确,处于最佳位置,置管成功。

宝宝接受PICC置管术后,经X线摄片显示导管末端定位准确,处于最佳位置,置管成功
此次PICC置管术的成功开展,解决了新生儿科危重早产儿长期静脉治疗和静脉营养的护理难题,为救治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标志着我院新生儿科的专科护理迈上了新的台阶,给广大患儿带来了福音。

每个降临到世上的孩子,都是坠入凡间的天使,柔弱,天真,惹人怜惜。所以,我们用自己全部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开拓创新,通过全面、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为患儿提供安全、贴心的护理服务!

相关知识链接: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PICC置管术有利于保护患儿外周静脉,减轻宝宝被反复扎针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保障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体内,减少静脉炎和输液渗出的发生。(新生儿科供稿)